close

這陣子有個廣告令我印象深刻:

「潔淨的沙灘已為您預留了位置,袋鼠也被請出果嶺了,晚餐已經上桌,天空中的煙火也點亮了。」 
 最後再來個比基尼辣妹說:「So where the bloody-hell are you?」
前幾天在部隊中看到某個電視節目正在介紹泰國西南部的喀比島和蘭達島(Lanta I.)。

光看風景似乎是旅遊頻道中很常見的:藍天、大海、白淨的沙灘,還有一些椰子與棕櫚,就像MILD SEVEN的那張平面廣告一樣。

真正讓我着迷的是主持人的介紹:「島上的遊客幾乎都來自歐美,很少見到來自台灣或亞洲遊客。」

理由是台灣遊客出國,無論是跟團還是自助旅行,通常都會選擇一些熱門的、經典的旅遊景點,並且把每日行程的C/P值最大化。

而大多數歐美人對於「休假」的定義正好相反,他們傾向挑選一個寧靜不受打擾的環境,也不讓自己休假的行程太多,不管是在湖邊釣一個下午的魚、或是和情人坐在沙灘看夕陽,完全是透過這些幽靜的自然環境中放空自己,這是他們享受假期的方式。

也因為這個理由,他們通常安排七到十日的定點式假期;至於台灣的企業是否也有這麼安排假期的空間這我還不曉得,我只知道我休假的理念竟與歐美風格如此接近!

現在當兵每個月有九或十天的假期。多數人通常會選擇一個月放三次週末,每次三天。

而我卻幾乎選擇每次放六天,一方面是節省車錢;另一方面,同時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放長假可以藉著過正常百姓的生活,來沖淡部隊生活不好的記憶。

我想這應該不是每次只放個週末兩三天可以辦到的。

之前每次放長假,幾乎都會安排旅遊行程,不過大多是一日或二日遊,很少能夠真正像歐美休假模式一樣找個僻靜的自然環境享受悠閒時光。

或許是目前受制於兩個主要的因素:

1. 經濟條件。(當然最重要的交通也包含在內)

2. 同伴:要找剛好一起放假的軍中好友玩的機會不多,同學不是在補習就是被實驗室綁架,尋妻計畫又沒有重大成果,因此多半只能陪垂垂老人揮霍自己的青春。

過去已經和不少人研擬出國旅遊計畫,預計未來幾年開始有經濟基礎之後可逐步實施。

但我知道,台式行程充實的旅遊與歐美定點式的渡假各有優劣,就好比不同的心情聽不同的音樂一樣。

總之二種不同的假期模式有一個共通點:

旅遊就是放空自己,接納新的聲音-這可能來自名山大川,也可能來自於自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ank 的頭像
    Hank

    成仙之路

    Ha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