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是動機系教授寫的一篇相當精闢的文章
http://sars.bamboo.hc.edu.tw/lies.html
原文是在戳破一則錯誤報導,不過我要推的是關於新聞報導的那段分析:
「我之所以這麼害怕,是因為我很清楚報社的作業流程:
我花一個小時把很複雜的事情講清楚了,記者會根據他自己的判斷把這訪問過程,寫成300字到1,000字不等的報導,這時候我的原意通常已經被支解成斷簡殘篇,再被記者移花接木地編織到他自己的想像裡,根本嚴重脫離我的原意。
然後,這一篇稿件還會再被送到主筆或編輯那裡,由他們決定要再刪減成多短的報導,甚至替你加上一個會讓你吐血的聳動標題。等到新聞稿上報,你只能吐血:每一句話都有點像是你說的,但沒有一句是你原來的意思!」
另一段關於談話性節目的也相當精采,一針見血指出這些節目似是而非的真面目:
「上電視的談話節目呢?一來,節目背後的製作群包山包海,什麼題目都敢做,卻沒有一樣真的深入過;而且每天至少要製作一集,所以也沒有空去弄清楚這個問題到底被邀請的來賓懂不懂。結果,跟你同台的十有八、九根本是完全不懂這問題的『名嘴』,你只能雞同鴨講,而且不能糾正同席來賓的錯誤言論。等到真的上攝影棚,發言順序是由很不進入狀況的主持人決定,你沒辦法照問題的複雜程度來決定發言的內容和長度;除此之外,還要保持風度,每次發言不能太長。結果,比接受報紙訪問的下場還慘:沒有釐清任何問題,還被編織在一個荒謬、瞎扯、鬼話連篇的場景裡。」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