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莎士比亞名劇-《Julius Caesar》(凱撒大帝)裡面有不少經典對白,比如共和議員Brutus(布魯特斯)和Cassius(凱西司)因恐懼凱撒日益強大,密謀其他議員在共和議會行刺凱撒,事成後用言語說服人民的這幾句精彩對白:

布魯特斯:
「你們寧願讓凱撒活在世上,大家作奴隸而死?還是讓凱撒死去,大家做自由人而生?」

 有別於布魯特斯的理性勸說,安東尼採用感性的煽動:(因為是劇本所以用詩歌體)

安東尼:
「我用眼淚報答他的友誼、用喜悅慶祝他的幸運、用尊敬崇揚他的勇敢、用死亡懲戒他的野心。」

 安東尼這個機會主義者在面對懷著敵意的群眾時,那段扭轉乾坤話堪稱神來之筆:
Step 1. 讚美對手,使來勢洶洶的群眾情緒稍有緩和。
Step 2. 提出許多事實為自己的論點辯白,再藉口因凱撒之死過度哀傷而停頓片刻,使群眾得以反芻思索。(實為掉入其陷阱)
Step 3. 爆料凱撒的遺囑,激起群眾好奇。
Step 4. 渲染凱撒被刺時的哀傷、以及布魯特斯的忘恩負義,激起群眾同情與憤慨。
Step 5. 自謙以滿足聽眾自尊心,再將群眾的激情引導到暴動的路上。
Step 6. 以物質引誘中間份子、並強化激進份子的決心。

 雖然這是幾百年前虛構的劇本,不過像這樣循序漸進的洗腦、短時間內將一大票準備群起而攻之的民眾扭轉成為自己所用,在現代社會中也不難看到類似的例子。

 有一陣子仔細研究過各有線台的政論節目,比較其言論的模式與邏輯。其中有些比較傾向布魯特斯那種理性的論調,也有些明顯是採用安東尼那種感性煽動的手法。

 相當現實的是,在面對教育程度不高或者人云亦云的群眾時,情感上的煽動往往比理性的分析論證還有效。或許也因為迎合不同觀眾群的知識水平,所以在節目風格上也必須有
相應的論調。

 口才不僅是在政治領域扮演重要角色,其他無論是學界、業界、藝文界,甚至可以說只要有「人」的地方,口才都是一把相當有利的武器。

 過去也曾經對「口才」的定義有些誤解,直到後來才明白,口才並不僅僅是雄辯滔滔、也不是強詞奪理、更加不是市儈的尖牙利嘴。口才的彰顯並不是單方面的輸出,而是講者與聽眾及時的雙邊互動。

 因此如果要給口才粗略下個定義,可以說是一門「精準表達自己的想法,使聽者得以理解甚至接受」的藝術!

 由此可知:凡口才特出者,必定具有1.優秀的組織能力 2.真誠 3.善於包裝

通常2與3.具備其一已是高手,有些可以三者並存,堪稱出神入化。

 若把口才比做努力:雖然有努力並不一定保證成功,但是無疑地,努力確實有利於提高成功的機會。

 把口才套用到上面的邏輯裡,也有同等的適用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ank 的頭像
    Hank

    成仙之路

    Ha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