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島湖】
旅程的第六天前往杭州市西南邊的千島湖,該湖是為下游新安江水電站而設的人工湖。
我們由杭州市沿著杭千高速公路,途經濱江區、富陽市,在桐廬縣稍事休息之後再經過建德市,花費約2.5小時抵達淳安縣的千島湖鎮。
1994年千島湖曾經發生台商遭搶劫燒船的意外,在抵達目的前導遊還不忘幫我們複習這段歷史。
不過從那次事件之後,當局大力整頓當地觀光產業:修建杭千高速公路、湖面巡邏警網、遊船的全天候通報系統等等,目前已經是國家4A級的旅遊區(西湖是5A級)。
千島湖的島嶼實在太多,我們只能選最熱門的路線走走。
事實上除了龍山島上的海瑞祠稍具人文歷史意義之外,其他像是鎖島上的大鎖、鳥島上的鳥園,很難不讓人聯想為刻意包裝出來的人工景點。
從鳥島前往五龍島的這小段水路,我們組員選擇自費搭乘手搖船。原先以為是像澄清湖划船那樣的手划船,甚至我們連賽船的編組都分配好了,沒想到上了船之後連救生衣都還來不及穿好,船就已經緩緩前進。
小船離開碼頭之後,突然一陣劇烈左右搖晃。船上的女生驚聲尖叫,要船尾的船夫停止這種危險的舉動。
船夫就站在我後面,他用非常無辜的聲線回答:「我沒有搖啊~ 」
我一度相信他是無辜的,還以為千島湖裡有水怪什麼的。
到了兩島之間最深的水域,船又開始劇烈搖晃,而且誇張到感覺湖水已經要淹過左右船舷!
毫無意外地,船上女生再度放聲尖叫! 在這緊要關頭,船夫又開金口了:「我也不會游泳啊,待會我下去了你們要救我。」
嗯,我開始可以肯定他是在嘴砲了。
這就是我們的嘴砲船夫
中餐前大家坐上渡輪,船就停在湖心,讓我們一邊享用特別且充滿行船禁忌的午餐,一邊還能欣賞窗外千島湖的波光瀲灩。
這就是我們的船上餐,地陪再三交代:魚不可以翻面、大湯匙也不可以讓凸面朝上。
從千島湖回杭州的公路上觀察他們的民居,發現同樣是在偏僻的鄉村地區,他們的房屋造型似乎比台灣的要好上一些。
嗯...或許是近幾年新蓋的吧,才開始有點審美觀了。
【書法聖地-蘭亭】
旅程的第七天,我們來到杭州市東南邊的紹興市。
蘭亭就在紹興市西南邊的蘭亭鎮,對於學習書法的人來說,蘭亭確實是他們心中的聖地。
想到王羲之、想到《蘭亭集序》,當然也不會忘記傳說中的「曲水流觴」。
兩位古裝侍女在陶碗裡裝了一點黃酒,其中一位用勺子將陶碗放到水面上。
流觴一開始,侍女就慢慢沿著曲水邊走到我們身邊,很熟練地用勺子再將酒碗撈起。
當時我站得最近,所以接下她手裡的酒碗。
喝了一小口冰涼的紹興酒之後,古裝女侍說話了:
「喝了這杯酒,就即興作首詩吧。」
我把酒杯遞還給她,回答:「嗯,這黃酒好喝!」
她抬頭打量了我一下,感覺眼前這庸俗之人應該不是什麼銜觴賦詩的料,於是略略微笑收回酒杯,繼續尋找下一位詩人。
這是蘭亭另一側的風景
【魯迅故居】
聽大陸的同學說,魯迅在大陸的地位就好比台灣對胡適的觀感。
這種說法我是第一次聽到,不過光是看到魯迅故里的整體規劃與經營,足見他在中國大陸受重視的程度。
【杭州灣跨海大橋】
杭州灣跨海大橋連接杭州灣北岸的嘉興市和南岸的寧波市,是全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車子行駛在橋上時杭州灣大霧迷漫,只能模模糊糊看出橋下的滔滔泥浪。
導遊說,橋面上的欄杆依照彩虹的色系分段上色,是為了避免駕駛視覺疲勞,同時也可以由顏色推算自己在杭州灣上的哪個路段。
【烏鎮】
從嘉興市趕往茅盾的故居-桐鄉的烏鎮,其實已經超過入園時間了。不過在主辦單位聯繫下,我們還是順利入園參觀。也或許因為這樣,傍晚的烏鎮似乎只剩下我們這批遊客和住在烏鎮裡的居民,就連我們的隨車導遊小薇都下來客串解說員。
烏鎮的暮色很美,不過夜幕低垂後,走在這些老房子的巷弄間感覺有點陰森。
這是烏鎮牌樓外的小商圈
【城市自由行】
今天是半調子的城市自由行。
理由是自由的時間一再被壓縮,最後實際讓我們掌握的只有上午九點半到下午三點半這短短六個小時時間。
六個小時如果是定點逛街已經很足夠,但如果是要逛逛杭州的景點,時間就顯得相當倉促。不過以主辦單位的角度來看,壓縮自由行的時間也意味著提升安全性,因此雖然不願意接受、但還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我也時常辦活動咩,出門在外當然是安全至上)
我們從延安南路上的銀泰百貨西湖店下車,先問了路人找到附近的中國郵政寄明信片
接著從金牛出水和湧金樓往北走了一段路之後覺得有些累了,問了景區保安才知道地圖上才一小段的斷橋居然是在湖的另一邊!
於是懷著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一行十人分乘兩台計程車繼續前進。
一台車限乘四名乘客,有不少司機一聽我們要求每車五個人就搖搖手離開。問了好久才有比較不怕死的司機願意載我們,只能說杭州的計程車司機還是有好人的。
到了西湖北面的白堤起點下車,那裡正是西湖十景之一的「斷橋殘雪」。
走過白堤和錦帶橋,來到我們開幕式那天曾經來過的孤山景區。在西湖美術館前不遠處是西湖十景中的「平湖秋月」
其實這時候白堤上寒風陣陣,往返孤山景區也耗去不少腳力。
念頭一轉,忽然覺得腳下踩在白堤上的每一步、環顧西湖看到的每幅風景,都是煞費苦心換來的機會,加上一個上午就逛了西湖十景中的二景,想來應該也值得了!
中午乘車返回小黛推薦我們一定要品嘗的美食-吳山烤禽店的烤雞。
排了好久的隊,拎著烤雞到附近的肯德基借位置吃中餐。
杭州市民真是熱愛肯德基啊!明明大街上沒多少人,肯德基卻是一位難求。
這讓我想起岳王廟旁邊緊鄰的兩家肯德基,有種淡淡的哀傷...
吳山烤雞的確又油又香,只是大部分夥伴還是覺得偏鹹。個人覺得如果能來點啤酒什麼的應該就是絕配了!
【胡雪巖故居】
在肯德基吃完外帶的烤雞之後,幾位夥伴決定繼續去參觀中河邊的胡雪巖故居。
胡雪巖故居是一座極盡奢華的富商豪宅。一開始聽導遊推薦此處值得一遊時還有些遲疑:過去這幾天在西湖邊看過這麼多古色古香的建築,也看過河渚街和高庄,難道胡雪巖故居真有非來不可的價值?
進了宅子先是被精緻的木雕所震懾!其他地方的宅院頂多是正廳裡的一兩件家具有如此雕工;胡雪巖故居裡從窗櫺到欄杆、從屏風到桌椅,無一不是精雕細琢!這些家具與建材又多選用昂貴的木料,像是紅木、紫檀、楠木、南洋杉...等等。
讚嘆完迷宮般的宅子之後又到另一頭的芝園參觀。
走進芝園,突然眼前一片開闊:
插圖順序:芝園橋亭。正拍御風樓。正拍紅木廳
芝園裡處處是景、處處是驚奇:往往正面看過去是溶洞或假山,拐個彎發現裡頭還有通道或石階。抓了一個自己覺得不錯的角度捕捉芝園全景,過個迴廊才發現另一個角度才是真正的美景。
如此打個比方吧:如果把杭州隨處可見的黑磚白瓦仿清建築看作大馬路上的電動自行車,那麼胡雪巖的宅子就是南山路邊櫥窗裡的法拉利跑車!
在參觀蘇州的四大園林之前,胡雪巖故居無疑是我看過最值得一看的中國古典園林!
【中國美術學院】
這是當地的大學生推薦必去的特色建築,我們到的時候已經剩沒多少時間,就從正門上二樓中庭後,循著天橋往南邊的建築群草草走了一小段。
很可惜沒有多餘的時間慢慢地走過整個校園,但是光憑著一點走馬看花的印象而言,中國美術學院絕對是西湖邊最有現代感的建築群。
【不自覺的兩岸學子笨問題】
還記得賴教授在立法院的行前說明會上曾經說:
兩岸的學生有什麼不同呢?看看他們問的問題就知道。
大陸那邊的學生最常問我們台灣學生的問題是:「你們圖書館關門之後都到哪裡念書啊?」
我們台灣的學生過去最常問他們的卻是:「妳們平常都去哪裡玩啊?」
當時覺得是賴教授有意誇大兩岸學生用功程度的不同,也覺得真有這樣的台灣學生也未免太過膚淺。
到杭州第二天,樓外樓的歡迎午宴上同桌的有兩位大陸女同學。這是我第一次和大陸女生鄰座吃飯,所以剛開始特別拘束,只想著在餐桌上要說些什麼才能破冰、又想著要如何用字遣詞才得體。
斟酌了好久,幸好一道一道的西湖名菜成了我們之間破冰的絕佳渠道,從西湖醋魚到東坡肉,大陸女同學很熱切的介紹每一道菜的典故。其實我也沒專心記住她說的每個細節,只覺得氣氛已經不如開桌時的尷尬。
漸漸地,同組另外兩位夥伴也不時加入新話題,我們從飯桌上開始聊到學生生活。
聊著聊著,我很自然地接口問:「妳們平常周末也會騎車到哪裡烤肉或唱歌之類的嗎?」
聊著聊著,其中一位大陸女生問我:「你們大學的中文課大概都上些什麼啊?」
午宴結束後走在西湖邊的梧桐樹下,我突然想起了賴教授。
(這是梧桐樹)
原來我表面上鄙夷,其實骨子裡正是賴教授口裡的台灣學生典型。
所以說呢,人的本性總是在最沒有壓力的氣氛下,自然而然地展現出來。
【杭州市街景】
從第二天來到西湖邊就有一種強烈的感覺-這主要是和故鄉的日月潭相比之下的感嘆:
日月潭先天體質雖好,卻因為體制不同,缺乏整體規劃,於是湖邊飯店民居建築雜亂無章,一簇一簇就這麼突兀地散布在日月潭邊。
我不知道初次造訪日月潭的外國觀光客是否會覺得眼前的實景和旅遊簡介上的夢幻有所落差,
也不知道他們回國之後會用什麼樣的口吻介紹寶島台灣上的這塊明珠。
我一度以為這種各自為政的發展模式,是自然與觀光產業無法妥協的一個掙扎,
但自從到了西湖,真的,我覺得台灣的觀光產業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西湖的東岸是杭州市的精華區。市區裡的高樓大廈密度不高,感覺未來還有很大的經濟發展空間。大街上人車不算多,當然也沒有想像中的腳踏車海奇觀,或許這和台北市每逢過年就變成空城一樣吧?
來到杭州觀察了好幾天,發現無論是風景區、住宅區或者市區,從號誌與路標到公用廁所,從行道樹上的美觀偽裝電纜到乾淨的市容。我,身為一個台灣人,在此很遺憾地報告:杭州市的基礎建設都比台灣任何一個城市還要好。
或許這包含了兩種可能性:第一是杭州市真的很有錢,有錢到連公車候車站的路線標記都弄成液晶顯示幕。
第二可能是隱惡揚善,就好比北京奧運之前用一道粉牆把破胡同與光潔的新北京隔開一樣。
雖然杭州市的硬體建設水平優於台灣某些大城,但是人民素質卻恰恰相反,特別是當地中年以上的民眾,仔細觀察他們的言行舉止,還是可以看到金玉其外的杭州市容裡面的某些真相。
我們評論大陸,通常只會停留在「人民素質跟不上硬體建設」的結論。
但我又深入一點想:自盤古開天以來,人類都是先求溫飽再有文化的。
所以我認為大陸當局加強經濟建設,是間接加速人民素質與世界公民水平接軌的做法。
台灣觀光客過去常被歐美小日本批評老愛偷拿他們飯店的牙刷紙巾,今天我們出國卻都強調自己不是大陸人。
我在杭州市每一次看到隨地吐痰的畫面總覺得噁心,但對於台灣滿街的檳榔渣我已經變得麻木不仁。
因此當我們以高姿態批評某些華人缺乏文化的言行舉止時,回頭仔細想想,這其實是兩岸華人都曾經走過的路。
期待世界各地的華人都能過上好日子,也期待具有幾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也能將文明二字放回自己身上。
【慢的藝術】
這四個字是我在第五天晚上的小組心靈饗宴提出來的。
三天之後的結業式上,別組另一位也提出相同的想法,這點讓我非常欣慰。
怎麼說呢?像這樣白天趕鴨、夜裡加班的行程,
心神是渙散的、思緒是浮躁的,
就算多美的風景,也只會淪為按下快門那瞬間的安全感,
就算旅途中的人事物曾經帶給自己什麼感動,也不過像泡沫一樣短暫。
因此別說是回國之後先睡一個好覺再打開行李整理回憶,
恐怕才剛在杭州機場上了飛機,就已經忘記惜別會上的離情依依。
原本抱著出國散心的心情,卻在來到杭州的頭幾天體驗到日夜操勞,當時心裡面確實埋怨過主辦單位,
但是當我知道這次光是來回機票就不只團費、而九天下來的行情價更是遠遠高過團費,突然間覺得比較心寬了。
或許自己可以掌握的,就是留給自己的一點小天地吧?
每天開會結束,一個人搭電梯上樓回房間躺在自己的床上,房間燈滅了、室友炮哥也早已入眠,
我可以躺在略帶異味的彈簧床上,閉上眼睛思考今天看到的、聽到的種種畫面,
然後將這些畫面存放在記憶的深處,
如果覺得太累了,睡著了也沒關係,因為美好的回憶就像創作的靈感,稍微一用力就會走味的。
或許回國之後已然忘記,但是哪天自己撐著傘走在椰林道上,或許也會想起白堤上細綿綿的霧珠曾經飄落在臉上的那股冰涼。
剛剛吃宵夜打開衛視電影台,正巧看到《投名狀》裡圍攻蘇州城的那一幕
電影場景蘇州城裡重重疊疊的民居,又讓我想起河渚街的白磚黑瓦與飛簷翹角
攻城戰的砲聲隆隆,則是宋城大劇院裡的震撼
明明只是一部虛構的商業電影,但我突然覺得好親切!
【結語】
感謝夥伴分享旅程中精彩的照片,讓我的這篇杭州遊記變得更多采多姿。
如果問我這次到大陸最深刻的印象是什麼,
我會想起飄著細雨的西湖邊白磚黑瓦的建築。
如果問這次到杭州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那絕對是一起相處九天的夥伴。
直到帶回台灣的紹興黃酒與西湖龍井喝光了、
幾千張杭州的照片也封存在硬碟裡的一個角落,
我依然會好好珍惜這段情誼,
並且期待下一次的神州探索之旅!
最後也想要小小地自我檢討一下:這次出發前沒有做足功課,很多景點到了還不確定是什麼地方、很多物件拍了照不知道典故甚至名稱。因此往往只有形象上的直觀審美來控制快門,卻缺乏文化內涵的認知。
這次杭州之旅雖然不能算是輕鬆寫意,行程中有失望也有驚奇。
從前老是聽說大陸如何如何,這回首次用自己的雙眼觀察、親身體驗大陸的風土民情,或許也算是表訂行程之外的附加收穫吧?
開學之後,就要投入國科會計畫的研究了。
教授在春節前也挑明了說,碩一下一樣讓我們專心修課,暑假開始全力衝刺。
聽到最後那四個字,就知道暑假如果想再安排個什麼出遊可能機會不大...
但我將永遠懷抱著熱情,期待另一次美好的旅程!
《第一屆杭州春雨參訪團圖文遊記》 全文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