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杭州之行結束後的第六天,總算把九天行程的圖文版遊記寫出來了。全篇大約一萬兩千字,附圖八十五張,全文包括重要景點紀錄以及部分見聞雜感。

這次在杭州沒有寫日記,所以回國之後隔了三四天才開始動筆,寫起來特別吃力。

回台北之後先是犧牲自己的筆電用台大術網架FTP,以大家的照片填補記憶裡的某些空白,再慢慢和其他門票、簡介、行程甚至手冊裡的地圖相配合,一點一滴在腦海裡勾勒出旅程中的畫面。




江南水鄉,是從小在教科書上積累而成的印象,

故鄉的日月潭也很美,但比起西湖卻少了一些遐想:

傳奇的西湖邊有濟公的靈隱寺和飛來峰、有運木古井,

歷史的西湖邊有岳飛與秦檜、有民族英雌秋瑾、還有白蘇二位老市長,

浪漫的西湖邊有萬松書院的梁祝、有斷橋上的蘇小小和阮玉、有雷峰塔邊的白蛇和許仙...


倉促的行程無暇細細品味這其間的故事,但卻寫下初次造訪神州大陸的美麗新頁!




【歡迎午宴-樓外樓】

位於孤山景區的樓外樓,是西湖最知名的餐館之一。上回連戰訪問大陸時,也曾經到此地品嘗道地江浙美食。感謝杭州市台辦安排這次樓外樓的歡迎午宴,讓我們杭州春雨參訪團一行人也能有國家級貴賓的禮遇。





同桌恰好有兩位杭州師範大學的同學,因此還順道幫我們解說這幾道經典名菜的典故,像是乾炸響鈴、龍井蝦仁、叫化童雞、東坡肉和西湖醋魚。

其中東坡肉印象特別深刻-原本以為是像台灣一樣又肥又膩的爌五花肉,想不到一入口居然大大跳脫原本的印象。東坡肉和台灣爌肉最大的差別應該是滷汁的差異,雖然典故上說是"連酒一起燒",但吃起來卻略帶甜味。

還記得當時即使胃口不是特別好,若是普通的爌肉只怕看了就要反胃了,但是東坡肉不管是單獨吃還是連著類似卦包的麵皮一起吃,都讓在座每個人一口接一口。





午宴提供兩種餐酒,一個是味道清爽的西湖啤酒、另一種是名為古越龍山的紹興酒。杭州師大的同學推薦當地的經典吃法:喝黃酒配茴香豆。茴香豆在當地又稱羅漢豆,外觀大小上看起來似乎就是台灣的皇帝豆,口味則類似台灣的蜜豆作法,將豆子醃漬成淺褐色的甜豆。

我夾了一枚茴香豆,入口只覺得就像一般的甜豆,沒有特殊之處。接著再啜一口古越龍山,此時神奇的事發生了,甜豆與黃酒兩種各別的味道在口中相互交融,混合出一種結合鬆軟綿密的甜味與穀類芬芳的絕佳口味!黃酒佐茴香豆,不愧是經典吃法!



【蘇隄北岸看西湖】










【西泠印社】

家裡有本篆刻的字帖是西泠印社的拓印本,小時候一直誤念為西冷印社。西泠印社就在西湖旁的大馬路邊,外觀是不起眼的古典宅院,中庭也不寬,但是西泠印社其實是依著半面小山丘而建的。順著迴廊與石階拾級而上,可以在山丘頂上看到一片小園林,池子前科有西泠印社的篆碑,假山上是一座造型特異的石塔。





從石塔邊的平台俯瞰西湖,印社近處的梧桐、湖邊建築的飛簷、與背景的西湖,構築成一幅協調的畫面。






【岳王廟】

不少名人偉人長眠於西湖邊,像是一代名妓錢塘蘇小小、西泠橋畔的秋瑾塑像,還有棲霞嶺山腳下的岳王廟。






岳王廟正殿的岳飛塑像和頂頭的「還我河山」四個大字,幾乎每個學子都從課本的照片上看過。跟隨導遊的腳步跨進正殿,一模一樣的畫面突然放大了數十倍出現在眼前,反倒覺得有些不真實了。









岳王廟中庭左手邊穿過兩道花園就是秦檜夫婦的跪像。走到雕塑的鐵欄杆邊,心裡突然有種想流淚的感覺-這倒不是因為同情秦檜幫宋高宗趙構背了九百年的黑鍋,而是自己居然也有機會走進歷史課本上的經典照片裡!(或許哪天有機會也騎著駱駝到庫夫王金字塔底,自己也會特別感動吧?)


除了秦檜與王氏的跪像,入門的右手邊也有另外兩尊跪像,分別是張俊和万俟卨(導遊小薇說要念作莫齊謝,万俟是北方遊牧民族的姓氏)






這四尊雕塑就在進門的左右兩兩成對面朝岳墳,就像石獅子一樣守護了九百年。







導遊說,這幾尊雕塑由於遊人的破壞,每隔幾年就因為嚴重毀容而需要重修。後來上面加了「文明遊覽、請勿吐痰」八個字的標語,不但諷刺、而且還押韻。







【肯德基與仇日】

走出岳王廟看到一間熟悉的連鎖炸雞店。在西湖畔這麼古色古香的建築群裡,出現這麼洋化的招牌總覺得特別突兀。走在一起的杭州女同學說,岳王廟的另一頭還有一間呢!

看來岳爺爺抗金抗了千年也該歇一歇了,如今家門口前各有一間肯德基作為左右護法,爾後改成「壯志飢餐雞腿堡、笑談渴飲冰拿鐵」倒也不壞。





我跟杭州師大的女同學說:「妳們的肯德基也太多了吧,簡直跟我們那邊的Seven一樣。」

她回答:「我們這邊的Seven比較少。」

不知道哪根筋不對,我居然脫口而出:「該不會是因為妳們仇日的關係吧?」

話一出口,原本融洽的對談氣氛一下子跌到冰點。只見她側頭對我微微一笑,便不再理我了。

好吧!我說錯話了,別這樣好嗎,玥姐姐。




【三潭印月】

目前流通的一塊錢人民幣以硬幣為主,大小與色澤都和新台幣的十元差不多。但是仍有少數一塊錢人民幣的紙鈔流通於市面,鈔票上印的風景就是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指的是西湖湖心偏南的一座名為小瀛洲的小島,島上由堤道分割出四個潭,在地圖或空中俯瞰上呈田字型。小瀛洲南邊有三座石塔,古時候在石塔上點燈,燈火映在西湖上,與水面的印月交相輝映,是為西湖十景中的三潭印月。





由於登島的時候是下午,加上手邊也沒有一塊錢的紙鈔,因此只能從小瀛洲上的仿古建築倒影中遙想西湖的夜色了。










【靈隱寺】

飛來峰與靈隱寺就在西湖西北邊的小山上,第二天上午的去程飄著小雨,沿途雲霧漠漠,靈隱寺就位於樹林間,真有靈隱的味道。







導遊小嫻說,康熙遊覽靈隱寺的時候曾經題了塊匾額,卻因為當時酒喝多了,誤將「靈」字的雨部寫得太大。幸好隨侍的一位大臣出面解圍,引經據典提出了「雲林」二字,於是原本要寫的「靈隱禪寺就變成「雲林禪寺」了。

當地民眾從來不曾將靈隱禪寺改稱為雲林禪寺,小嫻提議乾脆把這塊康熙御匾拿到台灣的雲林。

以我一個土生土長的台灣中部人來看,倒覺得台灣的「雲林」空有名稱卻無意境,還是讓它留在氤氳縹緲的飛來峰山麓間吧。


來到靈隱寺就想到濟公的諸多傳奇,本來我對濟公的印象幾乎是與乩童和迷信畫上等號,直到去年暑假的那場意外,讓我對濟公大幅改觀,如今每次提起濟公,可要加上師父二字了。

因此這次來到靈隱寺,拜的不是大雄寶殿、也不是藥師佛,而是懷著朝聖的心情到此地還願。點上三炷清香,添了香油錢,雖然濟公師父本身不花人民幣,但對我而言卻是了結了一樁心願,心裡卻覺得特別踏實。







靈隱寺內有個展覽館,展廳內正中央擺著一尊紫色瑪瑙雕成的玉佛。佛像前後各擺著一塊「禁止攝像、禁止觸摸」的告示牌。

兩位當地的遊客走過玉佛後邊時,駐足伸手摸了佛背好一陣子,邊摸還邊議論著這樣會帶來好運之類的。

展場內的工作人員發現之後對著她們說:「上邊不是寫著禁止觸摸嗎?怎麼還摸呢!」

摸得特別久的那位婦人反駁道:「可我有洗手哪!」

工作人員聽了之後好像更火大了,用更高亢的聲線回應:「這不是洗不洗手的問題,那是佛啊!你怎麼可以摸佛呀!」

我在一旁聽著她們有趣的對談,到後來忍不住轉過身去偷笑。大陸人實在太有趣了。



【瑪瑙寺】

我必須開門見山的說,這是一個畫蛇添足的行程。

瑪瑙寺就在西湖邊的大馬路上,但是入口的通道卻夾在左右鄰居的高牆之間,實在非常不起眼。

寺廟的正殿毀損之後,原址周邊的七間廳堂改建成一系列的台灣歷史文物展館,正殿後面的那片假山上規劃成連橫紀念館。





到了瑪瑙寺沒看到半個當地遊客,似乎這片庭園空有古色古香的外殼,但是文化的內涵卻和西湖邊的其他景點格格不入。







只能謝謝主辦單位的用心,感謝他們讓我們這些台灣人在西湖邊複習了一遍台灣的風土民情。

這邊也要稱讚一下我們台灣的同學們很給面子,沒有跳出去搶當解說員、也沒有全團走個一乾二淨留下字正腔圓的解說員唱獨角戲。





【黃龍洞圓緣民俗園】

當初報名時看到行程上寫著越劇覺得特別期待,但是期待越深、通常失落也越大。

幻想中的室內優雅藝術殿堂演出,變成和銀髮族同歡的露天野臺戲。






雖然聲光效果和內容深度和預期有些落差,但是和當地民眾一起看戲的熱絡氛圍卻也是難忘的體驗:

陰綿綿的天氣、大家搬著折凳坐在戲台前,因為天氣實在太濕冷,從側面看每個人的臉上都噴著一道道白煙。台上的許仙和白蛇幾趟過招下來,那臉上的白氣更是嚇人。

原訂演出兩個越劇的段子,卻因為雨勢變大取消了梁祝的橋段。後來雨勢稍歇繼續演出,但此時大家已經走到另一頭的月老祠。只能隔著飄著雨的竹林、捕捉幾句模糊的越劇唱詞、想像此刻舞台上的離情依依,藉此彌補心裡的一絲絲遺憾...







【西溪濕地公園】

期待甚深的越劇表演留下遺憾,看到行程單上的西溪濕地公園就更失望了。

在刻版印象裡,濕地或許就像淡水的紅樹林、或者大鵬灣的潟湖一樣,不過是一大灘死水上插著幾叢灌木,實在無聊透頂。

抵達西溪濕地公園時,天氣就像名字一樣濕冷。大家在車上睡得太熟了,下車時每個人臉上都帶著倦容。全團只配了一個導遊,大家懶洋洋地沿著主要幹道-福堤緩緩前進,兩旁盡是一片荒煙蔓草的死寂,隊伍拖了幾百公尺長,走了老遠才看到迎面來的三兩位當地遊客。





一直到這時候,我還不明白這麼荒涼的景區和這麼貴的門票,為什麼當地還有冤大頭願意買票進來參觀?

直到我們通過蔣村集市,在芒草與乾枯的行道樹間開始出現幾幢城堡般的建築。後來聽導遊小姐說,這是她們的員工宿舍!(天哪,也太夢幻了吧)





在寒風細雨中走了好一段路,大家也差不多清醒了。進入河渚街之後,又是另一幅風景:這是一條徹徹底底仿清的老街,大路兩旁的商家全是白磚黑瓦的江南建築,商家的招牌全部比照古代的旗幟。雖然從細節而言仍有不少矯飾的痕跡。但是走進河渚大街,就好像時光倒流二三百年。





當時天氣既冷,又帶著睡意走了好長一段路,因此不少人駐足於大街上的食肆,品味著臭豆腐與麥芽糖等各式小吃,我和兩位組員卻一馬當先,直奔河渚街底的河渚塔。

登上河渚塔頂,我真的被眼前的景色感動到說不出話來...

如果說塔底的河渚大街不過是一小段帶著矯飾的老街,那麼此刻站在塔頂上看到的全景,就是真的置身在明清時期的江南水鄉!!

台灣也有粉牆黛瓦、也有飛簷翹角,但總是現代水泥叢中的一小塊綠洲,往往只要鏡頭稍移,就會看到背景及不相襯的高樓大廈。

西溪濕地公園的仿清建築群是全面的、是協調的、是和自然融為一體的!


我找不到其他形容詞記錄當時的感動,但我會永遠記得在河渚塔上的濕地全景,是此行到杭州看到最美的畫面。




插圖:高庄





【淨慈寺的南屏晚鐘】

南屏晚鐘是西湖十景之一,這口鐘就在西湖邊的淨慈寺內。大家只是被趕著鴨子繞著大鐘匆匆繞了一圈,也沒人花十元人民幣去敲響這口曾經覺得浪漫的南屏晚鐘。





倒是入寺後右手邊的那口運木古井讓大家研究了好久,一個個擠在黝黑狹隘的井口邊,找尋濟公師父當年施展神通那最後一根木料的蹤影。








【雷峰塔】

雷峰塔在我的印象裡是和水淹金山寺、和許仙白蛇聯結在一起的。

雖然雷峰塔在上個世紀就已經倒塌,現在看到金碧輝煌的雷峰塔也是在遺址上新修成的,

不過旅程第二天從西湖上的三潭印月遠眺雷峰塔時,就已經感覺到它的威嚴與霸氣。

新的雷峰塔一樣是在山丘上,從山腳到塔底修了一條長長的電扶梯,甚至連塔身內部也有電梯。









姑且不論是否犧牲了雷峰塔的原汁原味,只知道我們這群養尊處優的大少爺大小姐們倒是樂得輕鬆,登塔不必氣喘吁吁,就可以站在制高點上一覽西湖南岸的煙雨蒼茫。

在雷峰塔的頂樓聽到兩位當地遊客說:「這西湖啊,晴湖不如雨湖、雨湖又不如霧湖。」

這次雖然沒看到一碧萬頃、波光瀲灩的西湖,但或許就是這樣陰綿綿的天氣裡,才讓我們幸運地看到西湖最美的一面!


插圖:雷峰塔塔頂逆時針方向環景圖










插圖:由雷峰塔頂看淨慈寺(橘色屋瓦)








【藕香居】

中午在雷峰塔山腳下一家名為藕香居的餐廳用飯,大廳外是一片雅致的園林造景。事實上西湖邊的許多餐館都像這樣經過整體的景觀規劃,讓民居和商家的建築群都能很自然地融為西湖的一部份。







【四個博物館】

一個下午跑了四個博物館,據導遊說這是本團的創舉。

逛博物館像在趕路攻城池,也是個人相當新奇的體驗。


一、中國絲綢博物館

絲綢博物館中,見識到了買不下手的高價絲綢藝品,還有繁瑣得嚇人的絲綢工藝:

像下面這樣的一小方絲巾,兩位師傅合力操作一台織布機一經一緯的成型,據說就要耗去半個月的工時。






二、南宋官窯博物館

印象比較深刻的是車上導遊與館內解說員不斷重複的一段話:從上千件成品中只挑出一兩件毫無瑕疵的逸品上繳給皇上,其餘的全部雜碎、就地深埋。(因為皇帝不但不能容忍撞衫,也不能容忍民間有人用和他同款式的陶瓷器皿)

在參觀官窯博物館的途中忽然內急,走出展廳外看到一位掃地的阿婆,就過去問她廁所在哪。

問得廁所位置後我說:「謝謝!」

她回答:「沒事!」 然後很瀟灑地提著竹掃把走開 (到現在還是覺得很好笑)

總之大陸人的「沒事」用途很廣的,可以等同於台灣的「不客氣」、「不會」、「沒關係」、「放心」、「別緊張」

所以下次到大陸如果要入境隨俗一下,有人對自己說謝謝,那就回她一聲:「沒事!」








三、杭州歷史博物館

到杭州歷史博物館已經是下午的第三個參觀行程,我根本不知道解說員到底走到哪裡了,只記得大部分的時間我都在大廳跟著杭州市民一起寫新年許願小卡。在場也有寫春聯的活動,相關內容在本站前幾篇的《蘭亭鼠鬚筆試寫》一文有提到,在此不重複記述。







四、胡慶餘堂中藥博物館

離開杭州歷史博物館,接下來要步行通過一條大街到最後一個博物館行程。

集合出發前導遊再三強調不要被待會看到的玩意兒吸引、不要駐足拍照、不要走丟,講得好像要到什麼深山叢林冒險一樣。

導遊說的大街,原來就是杭州市最有名的河坊街。由於整條街都是仿清建築,所以入口牌樓上寫著「清河坊」。

這條仿清老街就像西溪濕地公園的河渚街一樣,只是規模更大、人氣更是多了上百倍。許多知名的地方特產,像是王星記扇子、張小泉剪刀、定勝糕、炒栗子...等等,在這邊都是觀光客的首選。


我是乖寶寶,所以我收好相機、緊跟著美女導遊小嫻的腳步來到最後一個行程-胡慶餘堂中藥博物館。

胡慶餘堂是紅頂商人胡雪巖於1874年創立,後有「江南藥王」的美稱。

雖然此行來大陸前家裡告誡不要買到大陸的假酒和假藥,但是隨行的杭州師大學生立刻為這種指控叫屈。她們說胡慶餘堂的藥是她們從小吃到大的,絕對不會有問題。

只是我又沒病,該買什麼紀念品好呢?

最後挑了兩小包靈芝仙草雞,準備拿回台中讓老媽買隻老母雞燉看看味道如何;還挑了一包明目養生茶以應付開學後的實驗室生活-雖然這很可能只是杯水車薪,姑且當作是一壺「江南藥王」的回憶吧!

在河坊街附近的餐館吃過晚餐之後,整個晚上都是河坊街夜市的購物之旅。除了一些必買的紀念品外,也看到或吃到不少新鮮有趣的東西,像是:

吃起來像炸蝦的毒蠍子(在我們買單之前還是活的)






河坊街上的小販-長得很像武大郎的武大郎(回程時看到他在表演雜技)






還有「喜歡你來」的麥當勞(真的很弱...)








【良渚博物館】

第五天上午乘車到杭州市郊的良渚文化遺址博物館。

對於杭州人而言,這是值得驕傲的五千年史蹟;

對於熱愛歷史文物的夥伴而言,這裡是他們精神的食糧;

對於剩下的人而言,這是補眠的好地方。

我則是找上黃老師,聊起她小時候有陰陽眼的心路歷程。

說起玄學,大家興致就來了。本來只有我和黃老師二人,後來多了幾位夥伴加入話題,到後來故事內容越來越聳動,連穿著制服的保安也過來旁聽。
不過保安的演技實在不是很好,既想偷聽我們聊陰陽眼、又想假裝是在四處巡邏,真是辛苦他了。我真想跟這位保全先生說聲:「沒事!」

談天說地之餘,也在展場裡發現一尊神似周潤發的國王雕像,也作為良渚博物館的留念。







【玉流宮烤肉館(韓式自助)】

過去幾天幾乎餐餐都是中式合菜,又有不少夥伴抱怨浙江菜太油太鹹,雖然杭州市台辦後來有幫我們知會餐廳配合做清淡一點的口味,但還是讓大家興趣缺缺。

今天中餐特別讓我們換換口味,改吃自助式的韓式烤肉。

由於這家韓式烤肉不論是裝潢還是菜色都太令人難忘了,所以和同桌夥伴特別在店門口合影留念








【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

下午的第一個行程是浙江大學新建的紫金港校區。浙江大學僅次於清華與北大,是中國大陸的第三志願。由於校區實在太大、並且學校也正值寒假,就連圖書館也是大門深鎖。沒機會看到他們大學生的日常學生生活,也是此行程的小小遺憾。

不過...我發現浙大和清大一樣,都有蒙民偉樓呢!






【京杭大運河】

參觀過京杭大運河博物館和門口那頭猥褻的公牛花燈之後,






我們步行到碼頭邊乘船遊運河。

京杭運河由北而南串連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個水系,至今仍是重要的經濟運輸渠道,在我們遊運河的時候看到來來往往的平底運砂船,說這條運河是活的古蹟,真是一點也不假。





也因為這樣,大運河的兩岸雖然不像西湖周邊的建築有整體的古典美感,但還是可以從一些小景點汲取一些歷史文化的美感。






【宋城】

下午壓縮了運河的行程,為的是臨時加入的夜間自費行程。

晚餐過後我們離開市區前往梅家塢,趕在表演開始前抵達錢塘江邊的宋城。

宋城顧名思義是一座仿宋的大型園區,從門口的剪票員到園區內的攤販全都裝扮成宋代的服飾,該園區打得最響亮的口號就是「給我一天,還你千年」。






很可惜我們抽不出一整天的時間來回顧千年,只能勉強趕著開演前觀賞宋城最知名的大型歌舞秀-《宋城千古情》

園區門票和歌舞秀其實不便宜,但是看完了一個小時的表演,每個人都覺得值回票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ank 的頭像
    Hank

    成仙之路

    Ha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