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人病:一樣的事情可以連續重複講三次而不自知 (本文所述三種主要是觀察研究所及大學同學的心得匯述)
原因:組織能力欠佳,
每講完了一次都覺得自己前一次講得不夠完善,又把故事重說一次,
但是第二次說的內容和第一次重疊性高達95%。
別人越聽越煩,眼光飄移,開始撥弄手上的紙張,
真希望講者有自知不要再放錄音帶了。
2. 幼稚病:然後,然後,對啊!對啊!
「然後然後病」通常以小女生最為常見,
此類患者在開頭加了慣用語,提供自己每一句話一點點起頭的思考空間,
並且慣用語也可以讓他們講起來更順,更有安全感。
「對啊對啊病」遍及所有年輕族群,
雖然台下沒有人發問,頂多也只是點頭,
台上的卻可以像自問自答一樣插入很多個對啊。
我認為此類症狀是在緊張時給自己自我支持的下意識行為造成的。
3. 反詰病:那個不是應該...嗎?
反詰語氣是一種帶有侵犯意味的語氣。
舉個例子:那個不是應該早就要送出去了嗎?
如果改成:那個是不是應該要在某某天送出去?
由文字上看起來差異不過一兩個字,
但是反詰句子天生就帶著比較高亢的調子,會讓人聽起來刺耳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問的人出發點本來沒有惡意,只想同時表達出自己所知與對談中接受到的信息不合而已
聽的人感覺起來就像是被質疑,甚至覺得反詰提問者有輕蔑的意思
可以用反詰語氣的,除了身為上司或者長輩可以對下級盡情使用之外,
就日常大多數的對話而言,用多了恐怕有隱憂。
這三種病只要改掉其中的一種,表達能力就勝過80%的人,
如果三種毛病都根治,那至少勝過99.9%的人
- Dec 31 Wed 2008 13:16
我所觀察到的三種常見語言表達毛病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